close

  11月22日,江西南昌65歲老人程應清像往常一樣出攤,許多市民網友慕名前來購買。日前,程應清老人賣小吃二十年來保持“一毛錢一串”價格不變的事跡爆紅網絡,其攤點也“火”了起來,不少當地乃至外地民眾被老人的真誠和善良打動,慕名前來品嘗。當天在老人的攤點前,不少市民花1到20元不等的價格在嘗鮮的同時向老人獻愛心。(11月23日中國新聞網)
  當“一毛錢一串”躥紅網絡,估計會把不少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人拉回到那個寬窄巷子滿是吆喝的年代,在鮮活的新聞面前,只怕會有恍若隔世的錯覺。當廣告詞中被用濫的“良心、放心”屢屢鬧出尷尬時,以二十多年不變的“一毛錢一串”,也再次把“業界良心”拉回眾人的視野中。
  曾經有好事網友,在2012年鼓搗出“玩兒的不是數字是心跳”的物價變化表,從吃喝到交通,從通訊到家用品,甚至還不忘人情交往,在心驚肉戰中得出的結論是,除了通訊方面存在不少跌幅外,其他方面都是“漲”聲一片,沒翻個十番左右的,估計都不好意思說是時代的見證者。事實上,即便拋開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降低,以及人工成本的水漲船高,單就堅硬存在的通貨膨脹來說,能在20多年保持“一毛錢一串”的價格,也只能是良心出品了。
  一毛奶奶以二十多年的堅守,詮釋了“商賈有道,仁者有心”的閃亮,正如她樂呵呵地說道,過去一天賺10多元,現在賺30元很知足。客觀地來說,保持“一毛錢一串”,終究難有可複製性,置於現實的市場環境來看,姑且不說會不會真的有盈利,能不能真正實現盈利,恐怕是要存疑的,一毛奶奶的知足,很可能只是建立在量小、用工成本低的基礎上。尤其是在市場經濟已然成為社會資源配置決定性機制的背景下,這樣的良心拔高本身也是沒有意義的,而在市場經濟中,這種以“知足”為本元的生意道德,恐怕也不能成為最值得推崇的業態。而事實上,從走紅的“一毛奶奶”的故事里,並非要對某種市場形態的強制複原,也並非要求商者在仁者有心中知足常樂,而是要看到二十多年不漲價的“一毛錢一串”背後的市場倫理價值。
  可以說,躥紅的“一毛錢一串”,與其說是眾人對良心出品的致敬,不如說是對當下市場形態的情緒焦慮和現實希冀。自市場經濟成為社會主流前行力量來,我們每個人在坐享了市場經濟文明所帶來便利和進步的同時,也卻在包括以次充好、哄抬物價、虛假宣傳等暗流涌動中感受到迷失和無奈。於是,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在“玩兒的不是數字是心跳”的物價飛漲中,我們卻為一頓安全的晚餐困頓不安,在眼花繚亂的琳琅滿目中,貨真價實卻成為我們不得不接受的奢望。
  二十多年不漲價的小吃里,我們應該要重溫到良心和誠信的美味,應該要體味到商賈有道與仁者有心的勁道和綿長。”一毛奶奶“的走紅,以及由此所吸引來的捧場者,也給我們的一個非常有力的提醒,在任何時候,良心出品都是吸引顧客的絕對利器。
  文/高亞洲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從二十多年不漲價的小吃中品出什麼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qtz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